美国空军的标准化工作

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世说方圆,作者为干标准化的老刘。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SpQXhnHJq23f11BqfumvGA

各国标准化工作基本原则都一样,都是统一管理分工负责,美军标准化工作是国防部统一管理,而各个军兵种有自己的标准化部门,负责贯彻统一的标准化要求,组织自己部门开展标准化工作。

这个和我们也类似。在各个军兵种里,空军的标准化工作是最有成效的,组织架构也最为完整。

为了了解美国空军标准化是如何开展的,我翻阅了美军24年发布的最新版《空军物资标准化指令》(AFI60-101),这个文件里,将美国空军标准化的组织、流程、机制等描述的非常清楚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50913224130_723_74

一、标准化管理体系

(1)顶层管理机构

最顶端的国防标准化委员会(DSC) 可不是吃素的,成员全是各军种的 “标准化一把手”,主席由美国国防部研究与工程副部长办公室的人担任。简单说,这群人决定了老美的螺丝钉该用十字还是一字 —— 妥妥的装备建设里面的一群“技术大佬”。

往下是国防标准化计划办公室(DSPO),设在美国国防后勤局,日常工作就像 “标准化界的居委会”:发通知、催进度、调解纠纷。比如美国陆军嫌海军的零件标准太苛刻,就得找DSPO评理。

(2)空军的组织机构

到了美军空军层面,部门标准化办公室(简称“标办”)是绝对的 “话事人”,由 SAF/AQRE(工程管理处)牵头。这部门权力大得很:既能给各基地派任务,又能审批新的标准文件,甚至能代表空军跟北约谈标准化合作 —— 活脱脱 “空军标准化的外交部”。

我们的“标办”,曾经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一度也是人才济济,解决了很多实际的标准化问题。但是,现在这些机构是不是还健在,还在发挥作用,不知道了。

更绝的是还有个部门标准化执行机构(DSA),这玩意儿是 “机动部队”,平时可能隐身,一旦需要给某类物资(比如战斗机轮胎)定标准,DSA就立马激活,帮着解决技术难题。

(3)基层执行者

美国空军各大司令部(MAJCOMs)都得设指挥标准化办公室(ComSO),比如太平洋空军的ComSO,就得盯着辖区内所有基地别 “搞特殊”。文件里明明白白写着:”必须规划、指导、监督标准化活动”—— 翻译过来就是 “谁不按规矩来,就给谁颜色看”。

最接地气的是标准化管理执行机构(SMA),散布在各个基地和仓库。比如某维修车间想换个扳手,SMA就得先查 “空军扳手标准手册”,确认型号对不对。这些信息都能在 “采办精简与标准化信息系统(ASSIST)” 里查到,网址都给你标得清清楚楚,比导航软件还贴心。

(4)连 “编外人员” 都不放过

别以为美国的太空军、空中国民警卫队能例外 —— 这份文件里也很明确:”适用于所有文职人员、现役军人、预备役、太空军,甚至执行空军任务的民间空中巡逻队”。主打一个“一个不能少”。

二、责任分工:把 “背锅侠” 刻在每个人的工牌上

美军责任划非常细致,细到能精确到 “谁该拧哪颗螺丝”,生怕出事了找不到人背锅。

(1)顶层大佬的 “KPI 清单”

SAF/AQR(主管科技与工程的副助理部长) 是美国空军标准化的 “总负责人”,相当于 “标准化CEO”。既要参加美国国防标准化委员会的会,又得保证空军标准跟国防部的大政策对齐。文件里说他 “负责执行物资标准化计划”,翻译过来就是 “出了岔子,第一个找你”。

SAF/AQRE(工程管理处) 更像是 “总操盘手”,职责非常多:

  • 得给各单位分任务、派资源(”规划并指导所需资源”)
  • 要跟国际标准化组织打交道(”协调空军代表参与国际标准化”)
  • 连新规范里能不能加 “质量认证要求”,都得他点头(”批准在新规范中加入认证要求”)

最绝的是第2.2.9条:”代表空军参加各类标准化委员会”—— 这活儿想想都头大,天天开会。我们其实也是这种情况,你就会发现负责标准化的同志,天天游走在各个项目组的会场上。

(2)中层机构的 “任务清单”

各大司令部(MAJCOMs) 的责任更具体,文件里用 “T-0、T-1” 标出了强制等级,T-0就是 “必须做到,否则军法处置” 的意思:

  • T-0级:必须参加并支持标准化计划(敢说不?等着挨批吧)
  • T-1级:一级司令部必须设标准化办公室(没办公室?先建了再说)
  • T-2级:得给标准化管理执行官(SME)配资源(想让马儿跑,就得给马儿吃草)
  • T-3级:还得推荐改进建议(想不出建议?说明你没干活)

指挥标准化办公室(ComSO) 更像是 “问题过滤器”,既要收集基层的标准化问题,又要把空军的新规矩传达下去。比如某基地说 “这个标准太离谱,根本执行不了”,ComSO就得先评估是不是真离谱,再上报给部门标准化办公室。

(3)基层执行者的 “操作手册”

项目执行官(PEO)和项目经理(PM)被要求在采办全流程里 “嵌入标准化要求”。比如买新战机时,设计阶段就得查有没有现成标准,生产阶段得确保零件符合规范 —— 这就像做饭前必须先看菜谱,少放一勺盐都不行。

标准化管理执行官(SME) 是基层的 “标准化扛把子”,得 “提供管理支持”,还得 “监督标准化流程”。简单说,就是部门里谁不按规矩来,SME 就得拍桌子:”你这零件不符合MIL-STD-XXX 标准!”

 

三、豁免与恢复

(1)民标优先?军标例外?

文件里第3.1条特别指出:”根据美国《国家技术转移与进步法》,优先用民标,除非有特殊情况“。这规矩听着挺开放,实际卡得极严 —— 所谓 “特殊情况”,要么是违反法律,要么是实在没法用。

举个例子:如果民标的螺丝强度不够,扛不住战机超音速飞行的震动,这时候才能申请用军标。但得写报告证明 “这螺丝必须军标,民标真不行”,光说不行,还得拿数据说话。

美国空军自己在2020年的年会上讲到:

  • 超过 170名美国空军人员活跃在各类民间标准组织中;
  • 覆盖了约50个不同的非政府标准机构;
  • 50多人在这些机构里有投票权;
  • 30多人担任子委员会或委员会的领导职务。
例如,美国空军人员深度参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(ASTM)的增材制造标准制定,把军方在3D打印零件上的严苛要求,悄悄变成了行业通用规范。这种操作既省钱又高效 —— 毕竟民间标准更新快,还能直接对接产业链,比军方自己关起门来搞标准强多了。

(2)想用作废文件?先写 “忏悔书”

如果某份标准文件已经被废除了,却偏要用一次,就得走豁免流程

  • 申请单位得写报告,说明 “为啥非用这份作废文件不可”
  • 报告得给标准化管理执行官(SME)批,还得抄送给原编制单位
  • 最狠的是:”给作废文件贴个封面假装能用?绝对不行!”

要是想让作废文件 “复活”(恢复流程),那更麻烦:

  • 空军自家的文件:先报SME,再交部门标准化办公室,最后由空军标准化执行官和 “责任执行官” 双重审批
  • 其他军种的文件:还得找对方军种的执行官点头 —— 想想陆军和空军那点恩怨,这流程能让你跑断腿

(3)申请材料得写 “论文级” 报告

不管是豁免还是恢复,都得提交商业案例分析(BCA)或需求影响分析(NIA

BCA得包含:

  • 产品描述:”你想用的这玩意儿是啥,干啥用的”
  • 军民差异:”民标产品和军标产品差在哪,为啥军标更靠谱”
  • 经济分析:”用军标能省多少钱,或者能避免多少损失”—— 连省钱都得算明白,美军这点倒是挺务实

NIA稍微简单点,但要是大佬觉得你写得太水,照样得补经济分析 —— 这就像老师说 “可以不交作业”,但真不交,等着挂科吧。

(4)不同文件,不同待遇

文件里的表3.1堪称 “标准化界的红绿灯”,比如:

  • 想用作废的 “国防标准(MIL-STD)”:得交BCA,SME批
  • 想用作废的 “国防规范(MIL-PRF)”:交NIA就行,SME批
  • 想恢复 “联邦标准”:NIA+空军执行官批+责任执行官批

这表格把 “什么文件找谁批” 列得清清楚楚,看来美军也怕办事儿跑错衙门。

四、日常管理:把 “标准化” 刻进每个零件的DNA里

美军的标准化不是喊口号,而是渗透到从研发到报废的全流程,细致得让人咋舌。

(1)标准化管理活动(SMA)的 “五大目标”

SMA的核心任务就五个:

  1. 找机会搞标准化:”识别开发或使用标准化硬件、软件的需求和机会”—— 简单说,能统一的绝不搞特殊
  2. 促进兼容性:”提高装备的兼容性、互操作性”—— 比如空军的导弹能挂在海军的战机上
  3. 多用民品:”尽量用商业产品,促进军民用工业融合”—— 毕竟民品又便宜又好买
  4. 支持上级:”响应部门标准化办公室的请求”—— 领导让干啥就干啥,别废话
  5. 参与国际标准化:”为国际军事标准化活动提供支持”—— 连北约的标准都得掺和。

(2)文件管理:从 “生” 到 “死” 全流程监控

美军把标准化文件的生命周期拆得比 “生老病死” 还细:

  • 编制单位
    负责写文件,还得管更新 —— 就像给孩子写成长日记,从小到大得记全
  • 保管人
    盯着文件别过时,协调各方意见 —— 相当于文件的 “保姆”
  • 采用单位
    负责把民标引进到军标体系里 —— 当军标和民标的 “翻译官”
  • 军事协调单位
    跟民用机构打交道,比如协调联邦标准里的军事需求 —— 军转民的 “中介”

(3)牵头标准化活动(Lead SA):物资大类的 “总管家”

每个 “美国联邦物资类”(比如电子零件、发动机配件)都有专门的Lead SA,负责这一类的标准化规划。他们得:

  • 建工作组:”成立集成产品团队或流程行动小组”—— 人多力量大
  • 找需求:”跟项目执行官、司令部对接,确定标准化需求”—— 知道大家要啥,才能定规矩
  • 搞合作:”跟企业、国际组织打交道”—— 连波音、洛克希德都得听他们的意见
  • 当顾问:”作为空军层面的主责,回答相关问题”—— 有问必答,包教包会

最绝的是第4.3.2.10条:”帮助识别空军人员参加非政府标准组织”—— 连派谁去参加国际会议都管,这掌控力也是没谁了。

最后的话

读完这份文件,我最大的感受是:美军把标准化玩成了 “体系化战争”。但这套体系也有毛病:流程太繁琐,基层为了批一个豁免可能要跑半年;标准更新慢,有时候民品技术都迭代了,军标还在原地踏步。但是,其实我们的情况估计也是这样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TIC导航(TicNav)致力于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提供专业的网址导航,助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